沂南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
微信扫一扫,快捷登录!

查看: 549|回复: 0

民间故事《鼓魂》

[复制链接]

346

主题

485

回帖

1454

金豆

版主

UID
138
积分
3833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508 小时
注册时间
2024-7-16
最后登录
2025-4-19
发表于 2025-2-25 23:25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鼓魂
  
  临唐县民间有句顺口溜:唐家鞭炮于家鼓,热热闹闹到十五。这个顺口溜的意思是说,打从过年开始,唐家的鞭炮声和于家的鼓声就不会断,直到正月十五方休,临唐县这才算是过完了年。
  唐家是临唐县有名的富户,一到过年,整车整车地往家买鞭炮,放起来更是“噼里啪啦”,响声不绝,多老远都能听到。我们老于家却要在打谷场上摆开十几面鼓,由我爷爷于德茂领鼓,十几个族中后生和鼓,鼓声震天,响彻云霄。方圆十几里的乡亲们都赶来看。
  于德茂是个鼓痴。他不光承继了于家鼓的威风雄浑,又跑到戏班子里去学了两年小鼓,学得了那种轻柔舒曼,再打起鼓来,更是得心应手,张弛有度。最让人不解的是,他那鼓声还能让人心里抓挠,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就在鼓点里扭动起来,然后就扭起了秧歌。一时间,打谷场上,热闹非凡。
  后来,日本鬼子占了临唐县,这鼓就停了。我们老于家的后生,有那血气方刚的,加入队伍打上了日本,有胆小怕事的,跑到大后方去避难了。我爷爷上有老下有小的,离不开家呀,只得把脑袋缩进衣裳里,老老实实地守着他的田地过日子。各村各户的大姑娘小媳妇,都怕被日本鬼子给抓住,根本不敢出门,就是在家里藏着,也不梳洗打扮,蓬头垢面不说,还用锅底灰把脸给抹得黢黑。这种时候,谁还敢动热闹的心思啊。
  1942年初冬的一天,一队小鬼子带着百十名伪军,忽然包围了于家集。他们挺着刺刀,挨家挨户地搜查,把乡亲们全都集合到了打谷场上。小队长山口大声说道:“快过年了,大日本皇军要与民同乐!你们,要出节目!”
  乡亲们面面相觑。到日本人那里去演节目,稍有差池,就是个死呀。乡亲们静默着,没人说话。山口气急败坏地喊道:“没有节目,就有人死!”两个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孩子,就往场边上拽。于德茂大声说道:“我出节目!”
  山口让日本鬼子放了那个孩子,盯着于德茂问道:“你会什么节目?”于德茂笑道:“我会敲鼓啊。”山口说:“你敲给我听!”于德茂说鼓在家中的柴房里。山口就让几个伪军押着他回去取鼓。不一会儿,几个伪军就把鼓抬来了,放到打谷场中间。那鼓放了几年了,满是尘土,漆皮也已剥落,看着很是惨淡。山口走过去,看了看鼓,又接过鼓槌,轻轻敲了一下,那鼓发出了“嘭”的一声响。他惊疑地望着于德茂:“这个,能演节目?”于德茂说:“你先听听好不好?”山口点头应了。
  于德茂说鼓声很大,让他们退后十几丈。他掸去了鼓面上的尘土,站在鼓前,屏气凝神,气运丹田,鼓槌落在鼓上,先是轻轻一点,“嘭”,鼓声清远悠扬。在场的人无不精神一阵。于德茂接着敲下去,一槌重似一槌,人们那心啊,就跟着鼓点声起伏着。就连山口,也听得入了神。忽然,于德茂把鼓槌往鼓上一扔,重重地叹了口气。
  山口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,惊异地问道:“你的鼓曲还没有奏完,怎么不奏了?”于德茂说道:“于家鼓讲究主副应和,互震共鸣。现下只有我这一面鼓,太过单调,也不成声势,实在没意思啊。”山口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说的很有道理。你的鼓曲我也很喜欢。这样吧,我马上给你找二十个人,做二十面鼓,你来教,可以吗?”于德茂点头道:“那就太好啦!”
  山口看中了这个节目,就从于家集带走了二十个小伙子,又做了二十面牛皮大鼓。自然,也把于德茂那面大鼓重新刷了红红的大漆。就在县城里的演武场上,于德茂教那些小伙子们打鼓。鼓声就从县城里远远地传开去。
  听到鼓声的乡亲,暗骂于德茂没骨气,居然敲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鼓曲给日本鬼子听。也有乡亲说,这不是没有办法的事嘛。你看那天的情形,若是不出个节目,鬼子就要杀人了。于德茂救下了人呀,进城去演节目,他也担着风险呢。
  这话说的有道理。最着急最担心的人,那就是我奶奶了。进了日本鬼子的兵营,那就是进了虎狼窝呀,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,谁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。她急在心头,却又无可奈何。想进城去打听打听,可真不敢去。
  说到我奶奶和我爷爷的婚姻,还缘起于我们家的鼓。我奶奶是城东凤凰台的人,那年到县上去看热闹,听得于家集这边鞭炮齐鸣鼓声震天热闹无比,就赶过来看,然后就被那鼓点催着,扭起了秧歌。一个敲得带劲,一个舞得尽兴,两个人一见钟情,后来就成了亲。成亲以后,只要我爷爷敲鼓,我奶奶必定会在他面前扭秧歌,偷空互望一眼,都是笑意。
  我爷爷于德茂绝对就是一个鼓痴。鼓点一响,他那心思就全在鼓上了,把身边的一切都给忘记了。现在呢,他在演武场上摆下了阵仗,最前面是他的主鼓,后面排着二十面副鼓。他的主鼓那是掌控节奏和曲目的,后面的副鼓跟着应和,烘托气氛做场面。甭看于德茂在前面敲得十分忘我,但后面谁偷懒了敲错了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,停下鼓就去纠正,再急了就上脚踹。敲鼓是个累活儿,一天下来,胳膊酸疼得抬不起来。后生央求他歇息。他眼珠子一瞪,喝道:“你敢跟山口小队长说这话去吗?”
  这话撂下来,就没人敢再说话了。
  半个冬天下来,于德茂带着这个鼓队,已经能奏好几支鼓曲了。山口亲自来看过,非常满意,直冲于德茂竖大拇指。
  不知不觉间,就到了过年。
  临唐县城,一派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。街道上挂起了红灯笼,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对联,日本鬼子也上门去给老百姓派发糖果。山口小队长接来了一众客人。有几位日本军官,还有十几个各国记者。他们是来采访大东亚共荣的。傍晚,山口小队长又带着这些客人来到了演武场。现在,演武场已经变成了临时演出场。四周围着许多看热闹的老百姓,还有日本鬼子和伪军。
  节目开始后,先演出了几个小节目,然后,山口就站到演武场上,大声说道:“尊贵的客人们,下面,请你们欣赏于家鼓。于家鼓是临唐县特有的,已经断了几年了,被我们重新发掘出来,这足以说明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欣赏。如果中国的老百姓不喜欢我们,他们是不会拿出这么喜庆的鼓声的。于桑,开始吧。”
  于德茂大声应道:“好唻!”
  他今天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裳,再配上大红的鼓,大红的槌绸,更显喜庆。他扎好马步,先轻点了一下鼓面,然后就敲起来,顿时如千军万马,汹涌而来。那些副鼓也是使足了力气,次第响应。一时间,演武场上鼓声大作。那鼓声忽疾忽缓,忽大忽小,应着鼓曲的旋律,更是勾得人热血澎湃,蠢蠢欲动。
  一曲未了,场边已是掌声雷动。那些记者们更是频频举起相机,拍照着。于德茂这个鼓痴,看到有这么多人捧场,更来劲了,不等一曲终了,他又带出一曲。如此,连打了六首鼓曲。曲毕,他早已被汗水湿透了衣裳,也已累得筋疲力尽。山口小队长很满意,给于德茂竖起了大拇指:“于桑,太好了!”
  于德茂有气无力地说:“山口君,我想回家过年。”
  山口小队长说:“你们都回家吧!”
  于德茂带着鼓手们,回家去了。
  山口小队长暗暗得意。上面让他搞些节目,粉饰太平,现在看来完全成功了。明天一早,世界很多报纸的头条都会发表图文,盛赞大日本皇军的怀柔政策,上面会赏识他,他的前途无量啊。
  但第二天一早,他就得到一个消息:临唐县城外构建的四个炮楼,都在昨天夜里被八路军端了,鬼子和伪军无一幸存。有的炮楼发生过爆炸和激烈的枪战,但他却一点动静都没听到。后来他终于明白,八路军端炮楼的钟点,正是鼓声震耳欲聋之时。他异常震怒,马上带队赶往于家集,想捉于德茂,但于德茂家已人去屋空。他直气得哇哇大叫,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  他永远都不会知道,于德茂所敲的鼓曲中,有一首《挂帅杀敌》。我奶奶听到那鼓曲,即刻明白了爷爷的心意,收拾了行李,等到爷爷一回来,马上就投奔解放区去了。
  原载《民间传奇故事》

松龄鹤岁 福寿延年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Archiver|小黑屋|
沂南论坛 ( 鲁ICP备19048380号-1|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89号 )

GMT+8, 2025-4-19 18:47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